教学工作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工作 > 正文

“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8-06-21 浏览次数: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书法学院

课程名称:论文写作

课程编号192032

英文名称Thesis Writing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0  

   分:2

开设专业:书法学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居于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开展专业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获得用规范的书面文字报告呈现研究结果的能力。其中包括:拟定研究题目;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恰当利用;按照规范要求撰写和编辑研究文章,以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所从事的专门工作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培养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要求学生对文献材料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个人观点和意见,学生能够:

1.系统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主要过程和基本方法;

2.系统了解选题方法以及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3.系统掌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4.掌握学校规范编制毕业论文的注释、参考文献以及引文的主要方法;

5.了解毕业论文的语言、结构、切入展开方法,熟悉学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

6.通过论文写作的训练,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写作的含义。

2.理解写作在高科技时代的文化价值,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

3.掌握写作活动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写作内涵辨析

一、广义写作与狭义写作

二、写作与工具的关系

三、写作与说话的关系

四、“写”与“思”的关系

五、写作的完整过程

第二节 写作活动的特点

一、人文性

二、综合性

三、个体性

四、创造性

五、实践性

第三节 写作在高科技时代的文化价值

一、“电脑写作”辨析

二、写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价值

第四节 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

一、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积极影响

二、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负面干扰及对策

第二章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写作主体。

2.理解写作活动对写作主体的要求。

3.掌握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

第一节 写作主体主宰着写作活动

一、写作活动的缘起

二、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宰作用

三、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 写作活动对写作主体的要求

一、思想理论要求

二、知识结构要求

三、思维能力要求

四、表达能力要求

五、审美能力要求

第三节 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

一、情感与情绪

二、责任与道义

三、素质与人格

四、经验与体验

第三章 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写作客体的含义。

2.理解网络世界中的写作客体。

3.掌握写作客体的过程与方式。

4.学习重点是写作客体的过程与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写作客体的一般问题

一、写作客体的含义及属性

二、写作客体类型的多样化

三、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认识写作客体的过程与方式

一、写作客体与材料、题材

二、聚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材料

三、选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题材

第三节网络世界中的写作客体

一、“虚拟实在”与网上取材

二、在网络空间中把握写作客体

第四章写作活动中的受体因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受体”、“受体意识” 的含义。

2.理解“受体意识”表现,受体的心理特征。

3.掌握受体对写作活动的影响。

4.学习重点是受体的心理特征,受体对写作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写作主体的“受体意识”

一、“受体”的含义及“受体意识”的作用

二、“受体意识”表现之一:传输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三、“受体意识”表现之二:向受体发出指令,施加影响

四、“受体意识”表现之三:以高尚的写作陶冶受体情操

第二节受体的心理特征

一、求知受益心理

二、猎奇探秘心理

三、 平等对话心理

四、 介入互动心理

第三节受体对写作活动的影响

一、媒介传播方式改变着受体与写作活动的关系

二、 受体影响写作活动的方式与要素

第五章 写作活动中的载体因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文章体式的含义

2.理解文章体式的特点、文章体式的意义和作用及修辞与语体

3.掌握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章体式

一、文章体式的含义

二、文章体式的特点

三、文章体式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表达方式

一、叙述

二、描写

三、说明

四、议论

五、抒情

第三节修辞与语体

一、修辞

二、语体

三、写作训练                                          

第六章 写作过程(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观察、调查。

2.理解回忆、体验。

3.掌握想象、整合。

第一节采撷、积累

一、观察

二、调查

三、阅读

第二节回忆、体验

一、回忆

二、体验

第三节想象、整合

一、想象

二、整合

第七章 写作过程(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前写作”、“写作”、“后写作”

2.理解立意、选材、反馈、吸收;掌握构思、赋形、表达、修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立意、选材

一、立意

二、选材

第二节构思、赋形

一、构思

二、赋形

第三节表达、修改

一、表达

二、修改

第四节反馈、吸收

一、反馈

二、吸收

第五节 “前写作”、“写作”、“后写作”

一、“三个链环”的不同内涵

二、写作活动中的“三环互动”

三、写作训练  

第八章 评论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社会短评的性质和特点、文艺短评、学术短评

2.理解获取社会评论对象的途径和方法、学术短评的选题

3.掌握展开分析评论的常用方法、文艺短评写作的过程和方法、学术短评的主要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短评

一、社会短评的性质和特点

二、获取社会评论对象的途径和方法

三、展开分析评论的常用方法

第二节文艺短评

一、与文艺短评相关的几个概念

二、文艺短评的作用

三、文艺短评写作的过程和方法

四、文艺短评写作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第三节学术短评

一、学术短评的特点

二、学术短评的选题

三、学术短评的主要写作方法

四、写作训练  

第九章 毕业论文写作

一、论文选题

二、资料查阅与阅读笔记

三、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四、论文撰写

五、引用、夹注

六、参考文献

七、摘要、附录、致谢

八、论文格式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不涉及实践教学内容。

四、学时分配

章        次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小计

讲授

实验

上机

习题

讨论

课外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

2

2







第三章: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

2

2







第四章:写作活动中的受体因素

2

2







第五章:写作活动中的载体因素

2

2







第六章:写作过程(上)

6

6







第七章:写作过程(下)

6

6







第八章:评论文

4

4







第九章:毕业论文写作

10

10







合   计

36

36








五、考核说明

本课程所采用的考核方法,是考查。

1.课堂表现情况与考勤以平时成绩计入总分。

2.课程论文以平时成绩计入总分。

3.平时成绩与考勤占30%,最后考试成绩占70%。

六、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一)主要教材

1.董小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张韬《大学书法论文写作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二)主要参考书目

1.蒲永川主编《写作与文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